【走出大山】马山姑娘考上大学的干劲来自父母的一句话:“你尽管读!”
又到一年开学季,大一新生陆续结束高考后的“超长”暑假,踏入大学的校门,开启人生新的篇章。今年高考,全县涌现了不少优秀励志学子的故事,越来越多平凡而不普通的身影被“看见”。即日起,马山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。看看出身在大山的学子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初心,如何用努力打破地域的局限,如何在师长、社会的帮助下一步步靠近梦想。这些故事里,有大山的厚重,有少年的倔强,更有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。愿这些来自大山的励志故事,能让更多人看见坚持的意义,也愿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大山学子,都能借着知识的“翅膀”,飞向更广阔的天空。
在白山镇合诚社区,参加2025年高考的黄婧怡以571分的成绩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录取。来自脱贫家庭的黄婧怡,有点腼腆,却始终温和坚定,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下,在各方力量的鼓励中,即将踏上新的求学旅程。
今年对黄婧怡一家来说,是极具挑战的一年。婧怡上大一,妹妹升入高一,弟弟进入初一,家里同时有三个孩子处于升学的关键期,让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压力倍增。
婧怡的父亲患有慢性病,需要长期服药,目前在老家做简单的种养。母亲则四处打零工,每天早早地出门,最晚10点才回到家。婧怡认为,除了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外,好好学习是让父母最大程度感到欣慰的事情。
回想一年多前,即将升高三的黄婧怡遭遇了学习上的瓶颈,数学成绩总在80分左右徘徊。那段时间,她焦虑又迷茫,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。“害怕考不上去”“考不上自己想去的学校怎么办?”这些问题不断在她脑海中盘旋。而在这时刻,父母总是用最朴实的话语安慰她、鼓励她。“平时我考试也会有失利的时候,爸妈他们会说不要紧,努力就好了,下次再考好。他们很相信我很支持我,让我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。”黄婧怡说。
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,黄婧怡的父母没有豪言壮语,但他们用行动向孩子诠释着最简单而又深沉的爱。“爸妈说,砸锅卖铁也要让你读书,你想读,我们就支持你。”黄婧怡说。
作为家里的长姐,黄婧怡是弟弟、妹妹的榜样。而弟弟妹妹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姐姐的爱。婧怡说,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,弟弟掏出自己的20块零花钱,兴奋地说要为她庆祝。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,婧怡从不孤单。
黄婧怡一家原本住在永州镇州圩村,在全面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时期,得益于国家易地搬迁政策,他们一家搬迁到了合诚社区。新的环境,带来了新的机遇,也让黄婧怡更加坚定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。
从未出过远门的黄婧怡,如今在父亲的陪伴下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求学之路,为9月6日的开学日做好准备。面对未知的大学生活,婧怡没有做太多详细的规划,但她满怀期待,希望能结识更多优秀的人,学到更多知识,拓宽自己的视野。这个暑假,她也没闲着,经常拿着成语书看,锻炼语感。闲暇时,她喜欢捏黏土,茶几上摆着她捏的向日葵,花盆上“向阳而生”四个字,就像他们一家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。
在合诚社区,今年和婧怡一起参加高考的有103名学生。社区为考取本科以上的学生颁发了奖励金,鼓励他们继续努力。这份来自社区的关怀和鼓励,让婧怡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和力量。“挺起脊梁来,出去我们和别人也是一样的,我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,不必自卑,出去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和我们社区说。”合诚社区关婵慧对婧怡说。
客服电话:400-12345-67890